新闻中心 > 国际仲裁

发布日期:2018-04-26 作者:厦门网 浏览量:2023

 


 


江平,中国著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前校长、终身教授。


  我所能做的就是为私权而呐喊。”“离开校长的位置感触最深的有两点:可以不作违心的事、可以不说违心的话。昨天上午,法学界泰斗江平教授来厦讲座,为鹭岛送来一股清新有力的法学之风,会场不时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是只向真理低头的江平教授,时隔14年之后,再次来到厦门。


  江平教授自1951年开始投身法学事业,是共和国60年法治进程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此次应厦门仲裁委员会的邀请,畅谈对新中国60年法治进程的再思考,为法律人的使命指明了方向。


  变通是新中国法治


  60年的精髓


  讲座的题目虽然很宏观,但其中穿插的一个个小故事生动有趣,富有哲理。


  几年前,台湾学者送了一本书给江平教授,书名是《法律人你为什么不争气》,马英九为此书作序说,当初在台湾大学学法律,父亲很反对,希望他学政治,其中一个理由是认为他法治观念太强,司法性格太重,守经有余,权变不足。


  江平教授笑称,马家知子莫如父,但权变不足确实是很多法律人的弱点,希望法律人学会变通,而变通二字,正是中国法治60年、特别是近30年进程的精髓所在。


  法律专业毕业生也要会变通


  作为北京仲裁委员会的主任,江平教授说,厦门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业务的当事人10%来自外地,这说明厦门仲裁员水平高,裁决公正,值得信赖,而仲裁委员会采取自主财政的方式,代表了世界仲裁行业的方向。


  对中国目前的法律教育现状,会后接受记者采访的江平教授说,中国的法学专业学生日益增加,法律教育由最初的精英模式向普及模式转变,这种转变的方向总体是好的,而且目前的法律教育正向综合化发展,这是一个好的趋势,因为法律本科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法律思维方法。


  而针对法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江平教授认为,法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易,要看设置法律专业的学校能否培养优秀法律人才,优秀的法律人才不愁就业。他认为,法律专业毕业生要想都在热点城市的热点岗位就业,当然有难度,而一些二线城市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很大,法律人才有更大的用武之地。法律专业毕业生也要学会变通,不一定都往政法部门挤,企业等部门同样需要掌握法律思维方法的毕业生。


  文/记者 徐林武 图/刘东华


来源:厦门网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