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中国仲裁

发布日期:2018-04-26 浏览量:5626

来源: 新华网

(记者白洁 熊争艳)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21日说,中国“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将中菲南海争议提交国际仲裁庭的立场有充分的国际法依据,同时由于国际仲裁庭并无执行机制,无论最终做出什么样的裁决,中国都无须理睬。

吴士存当天在于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和平论坛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根据《联合国国际海洋法公约》,与领土归属相关的海权争议排除在强制性争端解决程序之外。而中菲之间的争议是领土主权争议,并不适用。

此外,根据《公约》,单方面强制仲裁的前提是争端双方并不排除第三方仲裁机制,“而中菲之间恰恰有双边协议,排除了第三方仲裁机制。”吴士存说,2002年中国与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东盟国家发表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四条明确规定,南海争端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磋商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

第三,中国已于2006年根据《公约》第298条公开声明,有关岛礁归属、海洋划界、历史权力、军事行动或联合国安理会已做出决定的行动,自动排除在强制仲裁程序之外。

在菲律宾就中菲南海争端向国际仲裁庭提出“起诉状”两个月后,本月初,国际仲裁法庭要求中国最迟在12月15日提交“应诉状”。对此,中国政府已多次表达严正立场:不接受,不参与。

吴士存说,这个国际仲裁庭是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件七临时设立的,尚未开庭审理,它首先要做的是裁决自身是否有针对此案的管辖权。中方专家目前正在密切跟踪此案,并重点研究管辖权问题。

他表示,即便南海问题做出裁决,由于国际仲裁庭没有强制执行机制,对于裁决中方“完全不用理睬”。菲律宾方面明知这一点,其执意提交诉讼的真正目的在于制造舆论,抹黑中国。

谈及目前南海地区的局势,吴士存说,南海整体形势虽然可控,但围绕岛礁归属和资源开发的争议使得南海形势再度升温,近期促成合作的前景不容乐观。

他认为,南海问题司法化是当前南海形势的一个新的趋势。南海问题由来已久,错综复杂,不是简单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机制就能解决的。“某些国家单方面将与中国之间的南海争端诉诸第三方机制,只能使争议进一步复杂化,造成有关国家进一步对立,对争议的解决也没有帮助。”

他建议南海地区各方增加互信,积极推进协商制定南海行为准则,使之成为南海重要的危机管控机制。

对于南海地区各方之间合作,他表示,各方应该循序渐进,从低敏感领域过渡到敏感领域,比如借鉴墨西哥湾等地关于处理溢油的成功经验,建立南海地区溢油快速反应机制,防止原油泄漏事故威胁南海地区生态环境和航行安全;建立海上联合搜救机制;在保护生物多样性领域以及能源领域开展合作。

“期待各方打破目前的岛礁主权和海洋管辖权之争的僵局,以超凡的勇气和战略眼光,推进南海地区合作进程,从而促进这一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吴士存说。

世界和平论坛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协办,是中国举办的第一个高级别、非官方国际安全论坛。

 

分享至